Copyright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備2023017440號-2
為認真貫徹落實全市關工委工作會議精神,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3月28日上午,三臺縣關工委聯合七一小學成功舉辦科學家精神進校園活動,邀請市科技宣講團張光明、綿陽市科協委員,綿陽市關工委科技宣講團團長張光明和綿陽市關工委科技宣講團五老志愿者、原中物院環保中心總工程師朱永全教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60周年紀念章獲得者)開展“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主題宣講。三臺縣關工委執行主任康定源,縣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江雪竹參加活動。
一個有儀式感的活動開場
活動伊始,“坐姿端正、文明有禮、認真傾聽”——隨著主持老師富有小學特色的指揮語落地,階梯教室里100余名同學們迅速抬頭挺胸,目視前方,坐姿筆直。“少先隊員出列,為來賓佩戴紅領巾”——少先隊員們一一為老領導和嘉賓們系上紅領巾并行少先隊禮。這一開場瞬間將活動儀式感拉滿。
一場飽含深情的主題宣講
宣講正式開始,因為有過和鄧稼先共事的經歷,張光明一直視鄧稼先為自己的指路明燈,他動情地為孩子們講述了在新中國成立不久還一窮二白的年代,毛主席下定決心要搞原子彈,沖破帝國主義核封鎖,鄧稼先、錢學森等科學巨匠求學報國、以身許國、丹心耀國,最終成就“兩彈一星”的故事,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
隨后,朱永全教授作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工作參與者,簡單卻滿懷深情地作了補充講解,但當孩子們想要再聽他講更多兩彈一星的故事時,他卻笑著說道“孩子們,你們記住,成績永遠是過去的,你們只要好好學習,不怕困難,敢想敢干,未來一定是屬于你們的。”
一串引人深省的互動問答
互動問答環節,不知孩子們是為求真知還是為了贏得獎品亦或二者兼有,一個個高舉雙手、踴躍提問,“今天聽了張爺爺講述“兩彈一星”精神和鄧稼先、錢學森的故事,我深受感動,想知道您們小時候最喜歡的科學故事是什么呢”“失敗是成功之母,您們能分享一下在研究過程中“失敗”的經歷,最終又是怎么克服困難,走向成功的呢”……張光明團長和朱永全教授分別結合自身經歷細致耐心地解答并時刻不忘引導孩子們向榜樣學習,從小培養熱愛祖國、不怕困難、做事堅持,勇于攀登等精神品質。
朱永全教授在回答孩子們的提問
一場老少牽手的剪紙互動
本次活動選在三臺縣七一小學舉辦也富含深意,該校在5·12特大地震中嚴重損毀,在1500多萬的特殊黨費援建下,學校涅槃重生,為銘記黨恩,學校因此以“七一”命名。十余年來,該校利用剪紙這一中國民間藝術瑰寶融入校園文化,傳遞黨恩、澤潤童心。
活動現場,孩子們拿上剪刀和紙,與主席臺的領導和嘉賓溫馨互動,折疊、畫線、剪刻,孩子們嚴肅認真,每一步都做得一絲不茍,老同志們也聚精會神,仔細聆聽“小老師”們的講解,直到作品剪成的一刻,他們一起開心笑了起來。
左圖為剪紙互動,右圖中右一展示的是現場剪成的鄧稼先形象
一次令人意外的追“星”之舉
活動結束后,老師們正在組織同學們有序離開,有兩名同學卻突然沖上了主席臺,眾人還未反應之際,卻見兩名同學拿出本子和剛領到的科普讀物,請張光明團長和朱永全教授為他們簽字留念,不一會,又有幾名爭相效仿的同學沖了上來,一時間主席臺處成為了大型追星現場。
孩子們請張光明團長和朱永全教授在領到的科普讀物上簽名
見此場景,康定源主任向參與活動的工作人員感慨:“說明我們今天的活動很有意義,不進為孩子們播撒了科學的種子,也增強了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還正確引導了他們的價值觀。”他還拉住一位追星成功的小朋友問道:小朋友,你們剛才為什么要找張爺爺和朱爺爺簽名呢?那名小朋友回答說:剛才張爺爺給我們講述了鄧稼先和錢學森爺爺以身許國的故事,他們是我的榜樣,但在我心目中,張爺爺和朱爺爺也跟鄧稼先、錢學森他們一樣,都是值得尊敬的人,而且我會通過努力學習,將來也成為像他們那樣能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的人。
至此,本次科學家精神進校園活動才算真正結束,但一切又好像只是剛剛開始,三臺縣關工委將會以此為契機,扛牢關心關愛青少年的使命職責,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做實傳承紅色基因工程,全力護航全縣青少年成長成才。(三臺縣關工委)
歡迎訪問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熱點內容
Hot content
視頻推薦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