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備2023017440號-2
2025年5月24日下午,綿陽市游仙區近二十多位中小學老師在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丁愛華主任及綿陽市工商聯副主席王華明的帶領下,走進中物院科技館。原航天城轉業的丁愛華主任,特邀請市科協委員、市關工委科技團團長,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專家顧問,中科院退休專家張光明一同參與了此次活動。其中,曾親身徑歷馬蘭“兩彈一星”禁區核試驗的張光明,以親身經歷為老師們展開了一段震撼人心的歷史畫卷。
“當年在馬蘭基地,風沙大得能把帳篷掀翻,但比自然環境更嚴峻的,是核試驗背后的千鈞重擔。”張光明的講述帶著歲月的厚重感。他回憶起鄧稼先院長在一次核試驗中,為排查異常情況,毅然獨自沖進試驗區的場景——“當時數據出現波動,鄧院長沒絲毫猶豫,穿上防護服就往核心區走,所有人都在掩體邊捏著汗。后來他捧著數據走出來,臉上沾著塵土,卻笑著說‘沒事,解決了’。”
他還提到,在九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像鄧稼先這樣的老同志們幾乎都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他們有的告別家人時只說“去遠方工作”,有的連親屬都不知曉具體從事的事業,在荒漠戈壁中一待就是數十年。“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這句刻在干草溝基地墻上的話,正是他們人生的真實寫照——沒有鮮花與掌聲,卻用青春和熱血為國家筑起核盾牌。
老師們聽得屏息凝神,當張光明展示老照片中泛黃的試驗場與其它幾個機械工業部參試人員工作時的黑白像片時,有的老師輕聲提問:“張老師,你們不怕嗎?”“怕,但更怕國家沒有底氣。”張光明的回答讓現場陷入短暫的沉默,隨即響起稚嫩卻堅定的掌聲。
活動尾聲,丁愛華,王華明主任感慨:“帶老師們聽這些故事,就是要讓‘兩彈一星’精神從書本走進現實。”科技館的展柜里,鄧稼先用過的計算尺、老科學家們手寫的公式手稿與現代航天模型交相輝映,仿佛在訴說著:那些隱沒于歷史塵埃中的身影,從未被忘記——他們的精神,正通過這樣的講述,在新一代老師中播下熱愛科學、報效祖國的種子。(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主任丁愛華)
歡迎訪問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熱點內容
Hot content
視頻推薦
VIDEOS